
- 胡志強出席幸福臺中BRT論壇 暢談興建BRT心路歷程
臺中市建置BRT系統(tǒng),只需要捷運25分之1的興建成本,即可提供類捷運的高品質(zhì)大眾運輸服務(wù)。為讓民眾更了解BRT,交通局舉辦「2014幸福臺中BRT論壇」,邀請自然生態(tài)旅遊作家劉克襄等產(chǎn)官學者發(fā)表意見,提供建言,並由中國時報執(zhí)行副總編輯張瑞昌主持,市議員洪嘉鴻也出席。
胡志強表示,臺中市經(jīng)濟不斷發(fā)展,行政院公布5年一次工商普查,臺中市全市生產(chǎn)毛額成長45%,每年至少成長8.7%,都是相當傲人的成績,但一個城市繁榮後,必須面臨房地產(chǎn)價漲、交通塞車等問題,愈來愈多各地民眾到臺中消費,最嚴重變成大家所說的「心肌梗塞」,若不妥善因應,到時臺灣大道將動彈不得。
他指出,預計到2015年臺灣大道每一小時通過的車次將超過6千輛,因此市府從2年前開始規(guī)劃BRT,就是希望大型公車或巴土儘量減少進入擁擠路線,乘客改坐BRT,市府也將慢車道加寬,就是避免臺灣大道「心肌梗塞」。
「現(xiàn)在不做BRT,將來會後悔!」胡志強表示,便捷的交通,是城市經(jīng)濟發(fā)展第一要素,總不能等到2015年塞到動彈不得時再開始規(guī)劃,然後還要民眾再塞2、3年,所以臺中市一定要做BRT,從免費公車到BRT,再到MRT,包括朝馬週邊3個停車場都準備好了,讓民眾漸漸習慣搭乘公共運輸。
他指出,這幾年臺中市摩拖車也在減少中,2012年減少7萬輛,2013年減4萬輛,這是城市進步的象徵,也是臺中市發(fā)達公共運輸體系所帶來的效益。
他說,全世界發(fā)達的城市已有許多BRT成功的例子,臺中市觀光客人次一年成長超過2千萬,BRT是走向捷運過程中的配合方案,政府應鼓勵大眾運輸,臺中市政府是第一個這樣做的,也希望中央能夠補助經(jīng)費。
胡志強強調(diào),市府以「如臨深淵、如履薄冰」的心情開啟BRT,一開始一定有許多地方不如人意,因此也舉辦論壇邀請學者專家提供指教,希望把BRT做好,下一步再做到6條路線,再過幾年捷運也會完工。但任何理念在一個都市裡推動,沒有市民的支持都是假的,希望民眾多利用公車,多利用BRT,享受便捷的交通。
有民眾關(guān)心公車與BRT到底有何不同?胡志強指出,BRT的特色與捷運很像,有專用的車道、號誌,並具有行車控制、優(yōu)先通行等特色,最大特點則是「刷卡進站」,因非刷卡上車,民眾可以大量並快速上下快捷公車,加快上車速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