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市人口紅利將散盡,未來房價恐失支撐力道 MyGoNews房地產新聞 市場快訊
北市人口紅利將散盡,未來房價恐失支撐力道
新聞摘要
  • 北市人口紅利將散盡,未來房價恐失支撐力道
 
【MyGoNews蕭又安/綜合報導】根據最新好時價房價指數,2017年全臺房價自3月起穩(wěn)健緩步回溫,12月房價指數與2017年同期相比,已成長約1.5%,但與2015年5月的高點相比,仍有2%的差距。從交易量來看,12月的交易量相較2017年同期,萎縮約二成五,摒除季節(jié)性因素後,雖較2017年成長,但依舊低於5年平均。整體而言,全臺房市逐漸復甦但仍有隱憂,交易動能處於低檔,未見強勁上升推力。
 
好時價房價指數觀察各地區(qū)的房價表現,位於北部地區(qū)的新北市由藍翻紅,房價超越一年前的表現,但仍屬於非常輕微的無感波動,臺北市、桃園市則依舊處在冬天,昂首企盼春燕如候鳥般地停留。

 
其他地區(qū)除了雲林縣在合理波動內呈現小幅下修,其餘縣市普遍保持上漲態(tài)勢,其中臺中市、高雄市價量俱漲,表現相對亮眼,而上個月唯一價量俱漲的臺南市則轉為價漲量跌。總結來說,以中南部為首的漲勢,帶動全臺房價指數成長,北冷南熱的現象依舊存在。
 
值得一提的是,人口較多的地區(qū)通常有更多的機會維持房市交易動能活絡,若人口持續(xù)萎縮,儘管短期內房市未必直接受到影響,但長此以往房市恐將陷入低迷不振的局面。

 
一般而言,除了能夠依據「人口社會增加」來觀察人口遷移現象,尚可透過「人口紅利」檢視人口結構與判斷未來發(fā)展。所謂人口紅利,指的是撫養(yǎng)比小於50%(亦即15至64歲勞動人口占66.7%以上),當撫養(yǎng)比超越50%,人口紅利旋即結束。根據內政部人口資料,全臺的人口紅利高峰出現在2012年的34.7%,之後撫養(yǎng)比開始上升,2017年底為37.0%,而勞動人口自2016年起開始負成長。
 
 
以臺北市、新北市、桃園市及新竹縣市為例,自2008年底至2017年底,撫養(yǎng)比依序由38.6%、31.9%、38.4%及43.8%變?yōu)?3.2%、33.5%、35.0%及40.1%,10年間臺北市增加了4.6%、新北市增加1.6%,近2年更是以每年大於1%的速度上升,而桃園市及新竹縣市分別降低3.4%及3.7%,但在少子化及高齡化的影響下,撫養(yǎng)比趨勢也開始向上,其中臺北市離人口紅利的終點僅剩不到7%的空間,以臺北市近來撫養(yǎng)比增加的速度,恐怕5年內就會失去人口紅利,而目前臺北市房價指數已跌回5年前的水準,並根據內政部最新統(tǒng)計,臺北市在2016年底已有近5千戶餘屋,在龐大賣壓及需求疲乏下,未來房價的支撐力道恐將備受考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