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際來臺旅客較疫情前少99%,56年來最慘,國內飯店與國際觀光商圈店面市場出現三大現象,包括「關店潮、轉手潮、改建潮」。 MyGoNews房地產新聞 市場快訊
國際來臺旅客較疫情前少99%,56年來最慘,國內飯店與國際觀光商圈店面市場出現三大現象,包括「關店潮、轉手潮、改建潮」。
新聞摘要
  • 國際來臺旅客較疫情前少99%,56年來最慘,在國際觀光幾乎消失不見的狀況下,嚴重衝擊國內的觀光產業(yè),國內的飯店與國際觀光商圈的店面市場出現三大現象,包括「關店潮、轉手潮與改建潮」。
【MyGoNews蕭又安/綜合報導】受到疫情影響,國際來臺旅客數量呈現雪崩狀況,2021年國際來臺人次剩下疫情前的1%,從高峰時的1186萬人次,衰退99%剩下14萬人次,在國際觀光幾乎消失不見的狀況下,嚴重衝擊國內的觀光產業(yè),國內的飯店與國際觀光商圈的店面市場出現三大現象,包括「關店潮、轉手潮與、建潮」。
 
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,2020受到疫情影響,國際來臺人數剩下1成的138萬人,沒料到2021情況更為嚴峻,2021旅客人數竟然「1折再1折」,剩下14萬人次,較疫情前國際觀光熱絡時,減少了99%,直接衝擊國內的觀光消費市場,包括飯店業(yè)與觀光商圈的沿街店面,都受到嚴峻的打擊,迎接而來的就是空置率上升的關店潮、飯店業(yè)的轉手潮與改建潮。
 
光臺北市2020年以來,累計已經有八件飯店申請危老改建核準,曾敬德指出,這波疫情導致的觀光雪崩,讓業(yè)主重新思考不動產未來的經營方向,畢竟有些飯店屋齡也偏老舊,就算疫情過去,但老飯店的競爭力不見得比的上新飯店,而這波景氣走揚加上危老改建的高額容積獎勵,部分的老飯店從「不動產經營轉型不動產開發(fā)」,精華區(qū)的不動產資產活化後,可以創(chuàng)造更高的效益。
 
雖然疫情導致國際觀光崩盤,但也有業(yè)者透過新的經營模式,帶動飯店產業(yè)進行數位轉型,甚至在這波飯店業(yè)的不景氣中,還有業(yè)者逆勢接手了16家的飯店或商旅,等待未來國際觀光復甦的商機。
 
另一個受到觀光崩盤衝擊的就是國際觀光客最常去的熱門商圈,包括西門町、士林夜市等區(qū)域,這些區(qū)域空置率大幅增加,甚至最熱門的路段都出現罕見的空置狀況,店面租金也普遍出現明顯修正。
 
雖然國際型的觀光受到衝擊,不過內需型的市場則相對穩(wěn)定,包括親子飯店、國內觀光為主的區(qū)域等,另外,北市辦公商圈型的商圈店面仍呈現強勢,包括信義計畫區(qū)旁的永吉路30巷等,持續(xù)吸引餐飲業(yè)者進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