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中市長胡志強表示,他是充滿企盼,歷時這麼多年、萬眾矚目,對未來影響久遠的臺灣塔終於出爐,最後入選的5項建築作品,個個觀念極為先進,他知道評審們要在這麼多都很優(yōu)秀的作品中擇一,是件很辛苦的事,他承諾不會辜負大家的努力與用心,盡全力將這座塔興建完成。
臺中市政府從2011年5月正式公告,並對國際媒體及建築、景觀等專業(yè)界廣發(fā)英雄帖,在全世界26個國家、100件投標作品激烈競逐,經(jīng)過近半年兩階段的激烈競逐,今日由日本藤本壯介、宗邁建築師事務所所設計「福爾摩沙」作品脫穎而出,贏得第一名的殊榮。
藤本壯介表示,這件臺灣塔作品不是以傳統(tǒng)塔形式「物件」方式呈現(xiàn),而是以「phenomenon」(自然現(xiàn)象)的抽象意念表現(xiàn),為了更貼近民眾,特地以臺灣「福爾摩沙--美麗的寶島」為主要概念起想,並選擇臺灣榕樹為靈感來源設計,利用榕樹蔭影光線的透射,創(chuàng)造出一個能讓市民舒適休憩的空間。

「福爾摩沙」的臺灣塔最大特色,就是在300公尺高的屋頂以臺灣形狀鏤空設計,讓自然光影照射出臺灣的影像,藤本壯介說,他想呈現(xiàn)的就是「飄浮在300公尺之上--福爾摩沙島嶼」的美麗印象
(照片提供:臺中市政府)
評審老師安郁茜表示,這件作品能在眾多的參賽者脫穎出,主因是它突破一個塔在空間制式形式、以及舊有地標於無形,整個建築設計穿透性極高,有極大的涵蓋空間,在開放空間的設計上,友善地提供大量的光影變化、遮蔭的地方,以及未來民眾活動空間包容的可能性。
她說,身上這座島上的居民,應該對榕樹下、竹林很有感覺,這是我們生長共同的記憶,而福爾摩沙臺灣塔作品,充份反映出這份感動,並且以塔的意義謙虛化在空間裡的氛圍之中。
這次入圍最後的5件作品,個個經(jīng)典,評審老師劉舜仁說,這次參賽的作品,是來自世界各國的高手齊聚,個個作品前衛(wèi),顛覆以前對塔建築的認知,還得考量再生、環(huán)保等議題,可是花費了很多心血,也真令評審們有「耳目一新」的感受。
安老師指出,這次最後的5件作品,都兼顧在地文化性、地標性、未來前瞻性及公共空間等概想,評審們從材料、構造、生態(tài)、節(jié)能、預算等各項標準嚴格深入審查,在第1名與第2名之間,評審曾有很激烈地爭議討論,雖然第1名不是全數(shù)通過,但也是過半數(shù)決,整個決定過程可說十分艱難。
這座「福爾摩沙」臺灣塔,位於臺中市水湳經(jīng)貿(mào)生態(tài)園區(qū)內,中央公園之南端,為林蔭大道主要軸線南側端景,預計興建面積共計約1公頃,興建預算粗估約65. 88億,預2017年完工。外型極為現(xiàn)代感又具典雅感,整座塔最遠可東望玉山、西眺臺灣海峽,整個大臺中都可盡收眼底。
臺中市政府都發(fā)局長何肇喜強調,臺灣塔不以競逐世界高塔為目的,但高度至少須達300公尺以上,希能讓民眾在此眺望時,能象徵跨過大肚山制高點,遠眺至臺灣海峽;雖然臺灣塔無法與世界其他高塔的高度相比,但其創(chuàng)意將是最突出的傑作,大家也會努力讓臺灣塔成為大臺中向國際發(fā)光的重要新地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