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摘要
  • 老、中、少適用的「全齡住宅」將成主流
  • 高達82.6%的臺灣人想住進「全齡住宅」

永慶基金會調(diào)查,有高達82.6%的臺灣人表達期待或非常期待未來能住進「全齡住宅」,顯見臺灣人對於未來住宅趨勢掌握度極高。

【MyGoNews 林承志/臺北報導】臺灣快速步入高齡化社會,預估在22年後,將取代日本成為全球最老的國度,這使得近年來臺灣人的住居等生活型態(tài)因而產(chǎn)生微妙的變化。另外,根據(jù)人口學專家預測,受少子化及房價高漲影響,未來的家庭結(jié)構(gòu),將一反現(xiàn)況,子女和父母同住會越趨普遍,亦即三代同堂的核心家庭即可能取代小家庭成為最大宗的家庭結(jié)構(gòu)。也因此,強調(diào)符合老、中、少三大年齡層適用的「全齡住宅」勢必成為未來臺灣住宅的主流型態(tài)。

永慶基金會調(diào)查,有高達82.6%的臺灣人表達期待或非常期待未來能住進「全齡住宅」,顯見臺灣人對於未來住宅趨勢掌握度極高,不過令人玩味的是,相較於中北部民眾,南部人反而對於「全齡住宅」懷抱更高的期待,表達希望擁有「全齡住宅」的比例幾近9成,高達89.1%,高於北部人的81.3%和中部的82.3%。另外,年收入超過151萬元的好野人,反倒是期待值最低的,表達對「全齡住宅」不期待或沒感覺的高達22.9%,也高於其他收入族群。

好房傳媒中心經(jīng)理李建興分析,雖然「全齡住宅」已成為臺灣的人普羅價值,不過現(xiàn)階段南部人核心家庭比例高於中北部,再加上調(diào)查也指出,相對於北部人居住型態(tài),習慣依人生不同階段來換屋,南部人則有不少人希望是「一生一屋」(一輩子只要買一間房),促使南部人比其他區(qū)域居民更期待適用於人生各個階段all in one的「全齡住宅」。而高收入人士,因為較有本錢換屋,或同時擁有多間房子可符合不同年齡層的家人需求,所以相對而言,對「全齡住宅」的需求反而較低。

永慶基金會於12月1~10日針對臺灣人對於「全齡化住宅趨勢」進行調(diào)查,首先問及民眾「面對人生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住居需求時,會採取的作法」時,結(jié)果發(fā)現(xiàn),雖然目前有高達61.3%的人認為會用換屋,來迎合不同人生階段的需求,但亦有31.3%的臺灣人也會希望在買屋時,就將各個生命或生理階段所面臨的狀況都考慮進去。


李建興認為,由於臺灣高齡化已成既定事實,未來平均每個年輕人要扶養(yǎng)的老年人口將越來越多,再加上若房價所得比不斷提升,年輕人購屋門檻加高,因此為了降低負擔,從日本先例來看,不少人就開始選擇與年邁的父母親同住,一來可就近照顧父母,減少奉養(yǎng)開銷,另外又可省卻額外購屋的成本,這導致目前越來越多的購屋人,買屋時,會開始擁有「全齡化」的概念。這也就是何以當進一步提及「會不會期待將來入住到對各年齡層都一應具全的『全齡住宅』」時,則有高達8成2的民眾表達歡迎。顯見,『全齡住宅』將是未來住宅型態(tài)趨勢。

另外,調(diào)查也顯示,儘管有48.1%的購屋者,買房子先把自己的需求擺第一位,但45.2%的人反而在購屋時先考慮的是家中老弱婦孺的需求,尤其是幼童和年邁父母親的生活特別受到重視,分別有21.4%及21.7%的人表示會在購屋時優(yōu)先考慮。如是的心態(tài),在31~50歲的5、6年級心中尤其明顯,以各年齡層來看,5年級是各年齡層中最重視年邁父母親住居便利性的,而6年級生則比其他年齡的購屋者重視小朋友的居家安全,李建興表示,41~50歲的5年級生,由於父母親多為6、70歲以上的退休族,生理機能開始退化,也難怪5年級生會特別注意到父母親的需求,至於31~40歲的6年級生,則正值生育高峰,家中初生兒或?qū)W齡前兒童的安全則是該族群最在意的。

有趣的是,摒除掉經(jīng)濟能力考量,大多數(shù)的臺灣人都會選擇買個適合退休族居住的房子,占了61.4%,其次則有18.5%的人會選擇養(yǎng)老院,萬不得已才會選擇和子女同住,李建興表示,退休換個適合養(yǎng)老的住所甚至不惜住到養(yǎng)老院成為多數(shù)臺灣人的共識,顯見國人普遍認為目前居住的房子不適合老年人居住,突顯出全齡住宅的落實,還得強化,至於退休後選擇和子女同住占比不到1成,也顯示出臺灣人不想要在老年還成為家人的負擔,間接道出了臺灣對於「全齡住宅」的強烈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