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摘要
  • 六縣市囤房稅7月上路,一張表曝影響人數(shù),稅負增賣壓現(xiàn)?臺灣房屋:可承受之重
六縣市囤房稅7月上路,一張表曝影響人數(shù),稅負增賣壓現(xiàn)?臺灣房屋:可承受之重 MyGoNews房地產(chǎn)新聞 市場快訊
六縣市囤房稅7月上路,一張表曝影響人數(shù),稅負增賣壓現(xiàn)?臺灣房屋:可承受之重

【MyGoNews蕭又安/綜合報導】2022年7月起,桃園市、新竹縣、新竹市、臺中市、臺南市及高雄市等六縣市,正式實施「囤房稅」,臺灣房屋根據(jù)財政部2021年度的房屋稅縣市個人歸戶資料,統(tǒng)計六縣市受囤房稅影響的人數(shù),六縣市當中,桃園市因原本非自住住家即採單一稅率2.4%,所以僅持有5戶以上者受新制影響,影響層面為六縣市最低;臺南市亦因持有1戶「非自住住家」仍維持1.5%稅率,所以衝擊對象僅限2戶以上的屋主;其餘四縣市的民眾,只要持有1戶以上「非自用住家者」,都是囤房稅的潛在加稅對象,總計六縣市共約14.5萬人受影響,房屋稅負恐隨囤房稅上路增加。
 
臺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(jīng)理陳定中表示,在2022年7月六縣市囤房稅上路之前,已有臺北市、宜蘭縣及連江縣實施囤房稅,根據(jù)財政部資料,全臺已施行囤房稅的九縣市,合計囤房人數(shù)約28.5萬人,如果將草案仍在審議中的新北市納入計算,十縣市的囤房人數(shù)約36萬人,佔全臺約800萬屋主的4.4~4.5%左右,且各縣市認定囤房族時,僅能針對在該縣持有的房產(chǎn)數(shù)量來評斷,故同一位囤房族,在各縣市統(tǒng)計時可能會被重複計算,且部分多屋族不排除為公益出租人,因此影響人數(shù)有限。根據(jù)六縣市地方政府的預估,2022年囤房稅上路後,2023年六縣市的合計房屋稅收,可望增加約10~11億元,對地方財政不無小補。
 
臺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(zhí)行長張旭嵐表示,囤房稅的課稅範圍以「非自住住家」為主,所以持有3戶以內(nèi)自住房屋的民眾,並非政策的加稅對象,因此不須過於恐慌。而以新竹市持有五戶的非自住屋主為例,單一間房屋稅率從1.5%增至2.4%,若過去某間房屋稅年繳1萬,2023年起就是1.6萬,比之前多繳6成稅金,攤除至各月,等於每月多負擔500元,在置產(chǎn)族眼裡仍是可承受之重,因此對於整體房市應該不至於掀起拋售潮。由於跨縣市的非自用房屋,不在累計範圍,因此不排除未來大戶會朝多縣市佈局,分散風險,也降低稅負。
 
陳定中表示,持有多戶非自住房屋的納稅人,若欲規(guī)劃節(jié)稅,除了可將資產(chǎn)平均分散在家族成員名下外,也可考慮以「公益出租人」的身分來節(jié)省稅金,因公益出租人的房屋稅比照自用住宅,享有1.2%的優(yōu)惠稅率,加上近年租金上揚,出租房產(chǎn)的租金受益可期,對名下?lián)碛卸鄳糇≌陌夤?、包租婆而言,不失是囤房稅政策下的雙贏節(jié)稅管道。

 MyGoNews房地產(chǎn)新聞 市場快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