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摘要
  • 買一戶30坪房子,在上海需85年、在香港需50年、在東京需35年、在臺北需23年,就國際城市而言臺北仍然相對便宜。

遠雄企業(yè)集團董事長趙藤雄認為,就國際城市而言,臺北買房仍相對便宜。

【MyGoNews廖賢龍/臺北報導】總統(tǒng)大選之後的房市又要面對實價登錄的措施,遠雄企業(yè)集團董事長趙藤雄認為,政策要縮短貧富差距應該改善投資環(huán)境,鼓勵富人多消費才能創(chuàng)造就業(yè)與提升國民所得;房地產應該多元化發(fā)展,都市中應允許不同產品、不同價格的房子存在。

趙藤雄指出,全球各先進國家房地產約佔整體財富的65%,臺灣為64.5%,房地產平均佔家庭總資產的37.2%,換算臺灣792萬戶住宅資產就有40兆元新臺幣,因此只要增值1%即增加4,000億新臺幣財富,人民自然會有信心消費、投資,因此臺灣要努力拼經濟,提高就業(yè)與國民所得才是首要的工作。

國際化城市大多存在多元化建築產品,就臺北的房價與全球及亞洲主要城市比,買一戶30坪房子,在上海需85年、在香港需50年、在東京需35年、在臺北需23年,就國際城市而言臺北仍然相對便宜,痛苦指數(shù)相對低。過去10年全球房價漲了200至400%不等,臺灣只漲68%,臺灣漲幅落後全球。中國是因為過去30年平均GDP成長率9.8%、有3.2兆美元外匯存底、有高達30%的儲蓄率、有高達6%多的物價上漲率。中國的經濟過熱,必須壓抑物價才會使出打房動作,反觀臺灣房價、物價均低,根本不具備打房的條件,臺灣不應學習中共打房。

趙藤雄以自己走遍世界五、六十個大城市後累積的經驗表示:「房地產應該多元化發(fā)展,都市中應允許不同產品、不同價格的房子存在。以英國為例,城市中有1000萬的房子,也有30~40萬的房子,日本、韓國、新加坡、香港都是如此。如同政府積極規(guī)劃合宜住宅,讓更多的中、低收入者買得起房子,有房子可以住,讓城市的房地產有多元的發(fā)展方向,可以滿足不同層面的需求?!?